敏感性指标

国家版敏感性指标包括全院敏感性指标,呼吸系统指标,ICU敏感性指标,神经外科敏感性指标 【仅供参考】

护士数量配置相关数据


本季度实际开放床位数

定义:指医院实际长期固定开放的床位数,是经医院确认、有固定物理空间和标准床单位配置、可以常规收治患者的床位数。不论该床是否被患者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含:编制床位数;除编制床位外,经医院确认有固定物理空间和标准床单位配置、可以常规收治患者的床位数;开放时间≥统计周期1/2的床位数。
排除:急诊抢救床位、急诊观察床位、手术室床位、麻醉恢复室床位、血液透析室床位、接产室的待产床和接产床、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检查床、治疗床、临时加床。
举例:如某医院注册编制床位数500,实际长期固定开放1000张床位,其实际开放床位数为1000。

季初全院执业护士总人数

定义:医院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在本院注册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人员数量。
包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护理管理岗位护士、其它护理岗位护士、护理岗位的返聘护士、护理岗位的休假护士。
排除:医院职能部门、后勤部门、医保审核等非护理岗位护士、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人员、未在本院注册的护士。

季末全院执业护士总人数

定义:医院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在本院注册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人员数量。
包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护理管理岗位护士、其它护理岗位护士、护理岗位的返聘护士、护理岗位的休假护士。
排除:医院职能部门、后勤部门、医保审核等非护理岗位护士、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人员、未在本院注册的护士。

季初住院病区执业护士总人数

定义:医院住院病区中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在本院注册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人员数量。 病区:有住院床位的科室。
包含:病区护理岗位护士、病区护士长、病区护理岗位的返聘护士、病区护理岗位的休假护士。
排除: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实习护士、不在病区工作的护士(如门急诊护士、手术室护士、血液透析室护士、助产士、产房护士、护理部护士等)。

季末住院病区执业护士总人数

定义:医院住院病区中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在本院注册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人员数量。 病区:有住院床位的科室。
包含:病区护理岗位护士、病区护士长、病区护理岗位的返聘护士、病区护理岗位的休假护士。
排除: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实习护士、不在病区工作的护士(如门急诊护士、手术室护士、血液透析室护士、助产士、产房护士、护理部护士等)。

本季度白班护理患者数

定义:本季度所有白班时段内护士护理患者总数。以一天为例,白班护理患者数= (白班接班时在院患者数+白班时段内新入院患者数) x (白班时长÷8)。统计周期内白班护理患者总数,需累计统计周期内每天白班护理患者数。 白班时长:依据本院的班次安排时间而定,班次时段一旦确定,班次时长为固定值。若医院白班8:00~18:00,则白班时长10小时。 白班时段新入院患者:包含白班所有办理住院手续的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转入患者);排除办理住院手续但实际未到达病区就撤销住院手续或退院的患者、母婴同室新生儿。

本季度夜班责任护士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每天夜班时段上班的直接护理患者的护士数总和。 责任护士:为统计期间直接护理患者的护士。排除治疗护士、办公班护士、配药护士和护士长。一般情况下护士长不计算在内,当护士长承担了责任护士的工作时才计算在内。 夜班时长:夜班的起止时间依据本院的班次安排时间而定,夜班不需分大夜班、小夜班,统一计算为夜班,全院应统一,医院间可以不同。若医院夜班为18:00~次日8:00,则夜班时长14小时。
举例:以一个班次为例,如果1名责任护士在夜班时段(18:00~22:00)工作,其工作时间为4小时,计算为0.5名夜班责任护士(4÷8=0.5);如果 1名护士在夜班时段的工作时间为12小时,则计算为1.5名责任护士 (12÷8=1.5)。依此累计本季度每天的夜班责任护士数之和获得本季度夜班责任护士总数。

本季度夜班护理患者数

定义:本季度所有夜班时段内护士护理患者总数。以一天为例,夜班护理患者数= (夜班接班时在院患者数+夜班时段内新入院患者数) x (夜班时长÷8)。统计周期内夜班护理患者总数,需累计统计周期内每天夜班护理患者数。 夜班时长:夜班不需分大夜班、小夜班;统一计算为夜班。夜班的起止时间依据本院的班次安排时间而定,班次时段一旦确定,班次时长为固定值。若夜班时段为18:00~次日8:00,则夜班时长为14小时。 夜班时段新入院患者:包含夜班所有办理住院手续的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转入患者);排除办理住院手续但实际未到达病区就撤销住院手续或退院的患者、母婴同室新生儿。

本季度住院病区执业护士实际上班小时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病区(有住院床位的科室)所有执业护士实际上班小时数之和。
包含:病区护士上班小时数、病区护士长上班小时数、病区返聘护士上班小时数、执业地点变更到医院的规培/进修护士上班小时数。
排除: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人员上班小时数、非病区护士上班小时数,如手术室、门诊等。

本季度住院患者实际占用床日数

定义:统计期间住院病区每天凌晨0点住院患者实际占用的床日数总和。
排除:占用的急诊抢救床日数、占用的急诊观察床日数、占用的手术室床日数、占用的麻醉恢复室床日数、占用的血液透析室床日数、占用的接产室的待产床和接产床的床日数、占用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日数、占用的检查床床日数和占用的治疗床床日数。

季初在院患者数

定义:统计周期医院住院病区在院患者数之和。
包含:所有办理住院手续的患者。
排除:办理住院手续但实际未到达病区就撤销住院手续或退院的患者。
举例:某医院2015年4月1日凌晨0点医院在院患者1000人,则该医院2015年第二季度期初在院患者数为1000。(收集期初在院患者数的目的是为了计算住院患者总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统计期初在院患者数+统计周期内新入院患者总数。)

本季度新入院患者总数

定义:统计周期医院住院病区新入院患者数之和。
包含:所有办理住院手续的患者。
排除:办理住院手续但实际未到达病区就撤销住院手续或退院的患者。
举例:某医院2015年4月1日凌晨0:00至2015年6月30日24:00新入院患者总数为500人,该医院2015年第二季度新入院患者总数即为500。

人力资源结构--职称相关数据

季初护士(初级)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含: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它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未在医院注册的护士,如新入职、进修护士等;未取得初级护士职称或已取得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末护士(初级)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含: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它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未在医院注册的护士,如新入职、进修护士等;未取得初级护士职称或已取得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初护师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它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未取得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或已取得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末护师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它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未取得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或已取得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初主管护师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主管护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含: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取得主管护师专业技术资格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末主管护师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主管护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含: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取得主管护师专业技术资格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初副主任护师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副主任护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含:仅统计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取得副主任护师专业技术资格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末副主任护师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副主任护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含:仅统计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取得副主任护师专业技术资格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初主任护师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主任护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含:仅统计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取得主任护师专业技术资格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季末主任护师人数

定义:医院中取得主任护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医院聘用的执业护士数量。职称以医院实际聘用为准。
包含:仅统计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包括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
排除:非护理岗位护士、取得主任护师专业技术资格但医院未聘用的护士。

人力资源结构--学历相关数据

季初中专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为中专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以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末中专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为中专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以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初大专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为大专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以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末大专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为大专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以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初本科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为本科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以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末本科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为本科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以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初硕士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和(或)最高学位为硕士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以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末硕士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和(或)最高学位为硕士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以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初博士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和(或)最高学位为博士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以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末博士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和(或)最高学位为博士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以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人力资源结构--工作年限相关数据

季初<1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和(或)最高学位为博士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以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末<1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医院中最高学历和(或)最高学位为博士并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数量。统计阶段取得的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以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为准。考取未下发不计入内。

季初1≤y<2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1≤y<2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末1≤y<2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1≤y<2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初2≤y<5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2≤y<5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末2≤y<5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2≤y<5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初5≤y<10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5≤y<10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末5≤y<10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5≤y<10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初10≤y<20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10≤y<20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末10≤y<20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10≤y<20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初≥20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20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季末≥20年资护士人数

定义: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20年的执业护士人数。工作年限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算起(满12个月算一年),包括护士在其他医院的工作年限。

离职相关数据

执业护士离职总人数

定义:医院中所有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的人数总和。
包含:自愿离职的执业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护士。 计算方法:自动合计。本季度执业护士离职总人数=本季度所有职称护士离职人数之和=本季度所有学历护士离职人数之和=本季度所有工作年限护士离职人数之和

护士(初级)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职称为护士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包含:自愿离职的护士职称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离职人数。

护师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职称为护师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包含:自愿离职的护师职称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护师职称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护师职称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护师职称离职人数。

主管护师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包含:自愿离职的主管护师职称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主管护师职称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主管护师职称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主管护师职称护士离职人数。

副主任护师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职称为副主任护师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包含:自愿离职的副主任护师职称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副主任护师职称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副主任护师职称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副主任护师职称护士离职人数。

主任护师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职称为主任护师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包含:自愿离职的主任护师职称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主任护师职称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主任护师职称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主任护师离职人数。

中专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的中专学历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统计时的学历为最高学历。
包含:自愿离职的中专学历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中专学历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中专学历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中专学历护士离职人数。

大专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的大专学历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统计时的学历为最高学历。
包含:自愿离职的大专学历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大专学历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大专学历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大专学历护士离职人数。

本科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本科学历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统计时的学历为最高学历。
包含:自愿离职的本科学历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本科学历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本科学历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本科学历护士离职人数。

硕士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的硕士学历/学位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统计时为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为硕士。
包含:自愿离职的硕士学历/学位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硕士学历/学位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硕士学历/学位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硕士学历/学位护士离职人数。

博士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的博士学历/学位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统计时为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为硕士。
包含:自愿离职的博士学历/学位的护士。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博士学历/学位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博士学历/学位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博士学历/学位护士离职人数。

<1年资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1年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工作<1年资执业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1年资执业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1年资执业护士离职人数。

1≤y<2年资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1≤y<2年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工作1≤y<2年资执业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1≤y<2年资执业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1≤y<2年资执业护士离职人数。

2≤y<5年资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2≤y<5年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工作2≤y<5年资执业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2≤y<5年资执业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2≤y<5年资执业护士离职人数。

5≤y<10年资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5≤y<10年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工作5≤y<10年资执业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5≤y<10年资执业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5≤y<10年资执业护士离职人数。

10≤y<20年资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10≤y<20年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工作10≤y<20年资执业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10≤y<20年资执业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10≤y<20年资执业护士离职人数。

≥20年资护士离职人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医院中在护理岗位工作≥20年资执业护士自愿离职人数。统计时以实际离开工作岗位的月份为准。
排除:调整因退休、死亡或被辞退而离开医院的工作≥20年资执业护士;在同一医院岗位调整的≥20年资执业护士。
举例:如第一季度填写的是1月1日到3月31日的≥20年资执业护士离职人数。

身体约束相关数据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日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总日数。每位患者每天约束1次或1次以上、约束1个或多个部位均计为1天。如身体约束患者从医院A科转入B科,身体约束日作为1日计算,由转出科室记录约束日数。 身体约束: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邻近于患者身体,限制患者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触自己的身体。
排除:术中因体位需要的约束;麻醉恢复室的约束;药物约束;床档约束;因疾病需要的空间约束;儿童注射临时制动。

导管非计划拔管相关数据

气管导管非计划拔管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气管导管(包含气管插管导管和气管切开导管)发生非诊疗计划范畴内的拔管例次数总和。
包含:患者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气管导管滑脱;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拔除气管导管;因导管相关感染需提前拔除的气管导管。
排除:导管留置时间达到上限,拔除或更换导管;非住院患者拔管,如门诊患者和急诊抢救患者。

气管导管留置总日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气管导管的日数总和。
包含:留置气管导管,含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排除:当天置入并拔除的气管导管。 计算方法:1、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气管导管的长期医嘱跨越零点的次数之和。2、一根气管导管留置日数=该导管的拔除日期-置入日期,依此累计本季度所有留置气管导管的住院患者气管导管留置总日数。

CVC非计划拔管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CVC发生非诊疗计划范畴内的拔管例次数总和。同一患者在统计周期内发生CVC非计划拔管例次数以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包含:患者自行拔除CVC;各种原因导致的CVC滑脱;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拔除的CVC;因导管相关感染需提前拔除的CVC。
排除:符合拔管指征,遵医嘱拔管;导管留置时间达到上限,拔除或更换导管;非住院患者拔管,如门诊患者和急诊抢救患者。

CVC留置总日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CVC的日数总和。
包含:留置CVC。
排除:当天置入并拔除的CVC。 计算方法:1、累计本季度医院每天凌晨0点住院患者中心导管带管数。2、一根CVC留置日数=该中心导管的拔除日期-置入日期。带管入院的患者以入院次日算起,带管出院患者以出院日期为止。依此累计本季度所有留置CVC的住院患者CVC留置总日数。

PICC非计划拔管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经外周置入的PICC发生非诊疗计划范畴内的拔管例次数总和。同一患者在统计周期内发生PICC非计划拔管次数以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包含:患者自行拔除PICC;各种原因导致的PICC滑脱;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拔除的PICC;因导管相关感染需提前拔除的PICC。
排除:符合拔管指征,遵医嘱拔管;导管留置时间达到上限,拔除或更换导管;非住院患者拔管,如门诊患者和急诊抢救患者。

PICC留置总日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PICC的日数总和。
包含:留置PICC.
排除:当天置入并拔除的PICC。 计算方法:1、累计本季度医院每天凌晨0点住院患者PICC带管数。2、一根PICC留置日数=该中心导管的拔除日期-置入日期。带管入院的患者以入院次日算起,带管出院患者以出院日期为止。依此累计本季度所有留置PICC的住院患者PICC留置总日数。

导尿管非计划拔管发生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发生非诊疗计划范畴内的拔管例次数总和。同一患者在统计周期内发生导尿管非计划拔管次数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包含:患者自行拔除导尿管;各种原因导致的导尿管滑脱;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拔除的导尿管;因导管相关感染需提前拔除的导尿管。
排除:符合拔管指征,遵医嘱拔管;临时导尿;尿管留置时间达到上限,拔除或更换导管;非住院患者拔管,如门诊患者和急诊抢救患者。

导尿管留置总日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日数总和。
包含:留置导尿管。
排除:临时导尿。 计算方法:1、累计本季度医院每天凌晨0点住院患者导尿管带管数。2、一根导尿管留置日数=该导尿管的拔除日期-置入日期,依此累计本季度所有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导尿管留置总日数。带管入院的患者以入院次日算起,带管出院患者以出院日期为止。依此累计本季度所有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导尿管留置总日数。

胃肠管(经口鼻)非计划拔管发生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经口、经鼻)胃肠管发生非诊疗计划范畴内的拔管例次数总和。同一患者在统计周期内发生胃肠管(经口、经鼻)非计划拔管次数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包含:患者自行拔除胃肠管、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管滑脱;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拔除的胃肠管。
排除:符合拔管指征,遵医嘱拔管;单纯洗胃、胃肠造瘘管、导管留置时间达到上限,拔除或更换导管;非住院患者拔管,如门诊患者和急诊抢救患者。

胃肠管(经口鼻)留置总日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经口鼻)胃肠管的日数总和。
包含:留置胃肠管(经口鼻)。
排除:单纯洗胃和胃/肠造瘘管、当天置入并拔除的胃肠管。 计算方法:1、累计本季度医院每天凌晨0点住院患者胃肠管带管数。2、一根胃肠管留置日数=该胃肠管的拔除日期-置入日期。带管入院的患者以入院次日算起,带管出院患者以出院日期为止。依此累计本季度所有留置胃肠管的住院患者胃肠管留置总日数。

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数据

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PICC期间或拔除PICC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血流感染例次数。同一患者在统计周期内发生的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CV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

CV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CVC期间或拔除CVC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血流感染例次数。同一患者在统计周期发生的CV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CV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例次数。

VAP发生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肺炎的例次数,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也属于VAP范畴。同一患者在统计周期内发生的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数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也属于VAP范畴。
包含: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48h后新发生的肺炎;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

有创机械通气的总日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所监测住院患者经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日数总和。 有创机械通气: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方法。
包含:有创机械通气。
排除:无创机械通气和手术麻醉气管插管。 计算方法:1、根据每日有创机械通气长期医嘱跨越零点的次数之和;2、有创机械通气结束日期减去开始日期计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例次数。同一患者在统计周期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例次数以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导尿管相关尿感染(CAUTI):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跌倒相关数据

【ICU不适用】

住院患者跌倒无伤害(0级)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无伤害(0级)例次数。 跌倒无伤害(0级):跌倒后,评估无损伤症状或体征。

住院患者跌倒轻度伤害(1级)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轻度伤害(1级)例次数。 跌倒轻度伤害(1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青肿、擦伤、疼痛,需要冰敷、包扎、伤口清洁、肢体抬高、局部用药等。

住院患者跌倒中度伤害(2级)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中度伤害(2级)例次数。 跌倒中度伤害(2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肌肉或关节损伤,需要缝合、使用皮肤胶、夹板固定等。

住院患者跌倒重度伤害(3级)例次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重度伤害(3级)例次数。 跌倒重度伤害(3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骨折、神经或内部损伤,需要手术、石膏、牵引等。

住院患者跌倒死亡例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死亡例数。 跌倒死亡:住院患者因跌倒受伤而死亡(而不是由于引起跌倒的生理事件本身而致死)。

院内压力性损伤相关数据

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院内压力性损伤(包括粘膜压力性损伤)新发病例数

定义:统计周期内患者入院24小时后新发的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例数。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患者,若入院24小时后新发生的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计作1例。同一患者一次住院期间发生1处或多处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均计作1例,期别按最高期别统计。 院内压力性损伤:患者入院24小时后新发生的压力性损伤。
包含: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深部组织损伤、不可分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粘膜压力性损伤。
排除:因动脉阻塞、静脉功能不全、糖尿病相关神经病变或失禁性皮炎等造成的皮肤损伤;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ICU科室工作年限相关数据

【ICU适用】

季初ICU科室工作年限<1年护士人数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1年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季末ICU科室工作年限<1年护士人数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1年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季初ICU科室工作年限1≤y<2年护士人数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1≤y<2年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季末ICU科室工作年限1≤y<2年护士人数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1≤y<2年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季初ICU科室工作年限2≤y<5年护士人数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2≤y<5年资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季末ICU科室工作年限2≤y<5年护士人数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2≤y<5年资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季初ICU科室工作年限≥5年护士人数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5年年资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5年年资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季末ICU科室工作年限≥5年护士人数

定义: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连续工作≥5年年资的护士人数,满12个月算一年。 计算方法:不包含护士在其他医院ICU的工作年限。在本院重症监护类科室工作中断不足一年的视为连续工作,中断超过一年的,应将中断年限扣除。

APACHEⅡ评分情况

【ICU适用】

APACHEⅡ评分<10分患者总数

定义:ICU新入患者24h内进行的APACHEⅡ评分<10分的患者数之和。

10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总数

定义:ICU新入患者24h内进行的APACHEⅡ评分,10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之和。

15分≤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总数

定义:ICU新入患者24h内进行的APACHEⅡ评分,15分≤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数之和。

20分≤APACHEⅡ评分<25分患者总数

定义:ICU新入患者24h内进行的APACHEⅡ评分,20分≤APACHEⅡ评分<25分患者数之和。

APACHEⅡ评分≥25分患者总数

定义:ICU新入患者24h内进行的APACHEⅡ评分≥25分的患者数之和。